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 了解蛔虫感染人体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3. 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4.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过程与方法
1. 将班级分组,分成四大组,采用项目小组的方式讨论、互动。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线形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蚯蚓的观察实验
课前准备
多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蛔虫生殖系统图片、3D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蛔虫病吗?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感染了蛔虫病的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症状。
那么蛔虫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又是如何感染的?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蛔虫病,保持身体健康,通过学习这堂课我们来了解这些内容。
二、线形动物
1、了解蛔虫
【教师】展示蛔虫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蛔虫的外形及雌雄性蛔虫的区别。
【学生】了解蛔虫的身体形态以及雌性蛔虫和雄性蛔虫的区别。
【教师】播放3D互动教学视频-蠕虫,引导学生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视频知识点:(1)外部特征;(2)内部结构;(3)雄性与雌性区别;
【学生】观看3D互动教学视频-蠕虫。
【教师】结合3D互动教学资源与课本蛔虫结构示意图,各小组选择相应序号问题讨论及展示,第四组补充及点评。
思考1:蛔虫体表的角质层对它的寄生生活有什么作用?
思考2:蛔虫的消化管包括哪些器官?有什么特点?
思考3:蛔虫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吗?它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互动交流,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归纳及通过识图获取信息及推理的能力。
【教师】根据小组的回答进行补充及总结。
2、了解蛔虫的生殖
【教师】展示蛔虫生殖系统示意图。
【教师】观察蛔虫的生殖系统,雌雄蛔虫在人体小肠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卵约20万粒左右。
思考:与消化系统相比,蛔虫的生殖系统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蛔虫的寄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3、怎样预防蛔虫病
思考1:虫卵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教师】解释: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便,蛔虫卵污染环境,并在土壤中发育成熟。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动物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危害: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
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病应注意什么?
【教师】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注重个人卫生。
参考(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4、了解更多线形动物
【教师】展示丝虫、钩虫、小麦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的图片及生活环境资料。
提问:这些动物与蛔虫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寻找线形动物的特征。小组展示,组间点评。
三、环节动物
1、实验观察
【教师】将事先收集的活蚯蚓分发给各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思考1:蚯蚓的身体和蛔虫一样也是细长的,为什么蚯蚓被称为环节动物?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蛔虫有什么不同?
思考2: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部和腹部,左侧和右侧?
思考3:用手触摸蚯蚓,能够明细感觉到它的体表有黏液?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
思考4: 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身体粗细长短有什么变化?蚯蚓的这种运动方式适宜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思考5:蚯蚓如何取食?蚯蚓的生活与有人类什么影响?
【教师】老师引导观察的方式。
【学生】组间竞赛、展示。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蚯蚓的观察并且回答上述问题。
2、深入了解内部结构
【教师】播放3D互动教学视频-蠕虫,让学生对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视频知识点:(1)内部结构;(2)体表特征;(3)体内系统;(4)移动。
【学生】观看3D互动教学视频-蠕虫
【教师】总结蚯蚓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及生活习性。
3、了解更多环节动物
【教师】展示其他环节动物沙蚕、蛭的图片,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
提问:与蚯蚓相比较,环节动物具有哪些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寻找环节动物的特征。小组展示,组间点评。
四、总结
1、线形动物及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2、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3、实验蚯蚓放归大自然,让它重新回到土壤中,珍爱生命,爱护环境。
五、练一练
1.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小便
2.蛔虫与猪肉绦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点是( )
A.都有发达的消化器官 B.都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C.都有妊娠节片 D.都有吸盘
3.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 A.体节 B.环节 C.环带 D.体带
4.下列不是环节动物的是( ) A.沙蚕 B.蚯蚓 C.蛔虫 D.蛭
5.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 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
C.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的饵料 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6.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或沙土里很快会死去,是因为( )
A.体表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B.体内水分蒸发,失水过多
C.灰尘阻滞了呼吸通道 D.干燥的环境中没有食物
7.蛔虫和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是( )
A.血液 B.消化道 C.呼吸道 D.皮肤
8.下列对蛔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表有角质层,有保护作用 B.雌雄异体
C.消化管结构很复杂 D.有发达的生殖器官